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主任俞灵雨在《强制执行指导与参考》特邀编辑研讨会上的讲话

  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通报一下执行办今年的工作要点。这个要点随后会以正式的内部文件的形式下发,这次提前通报一下。我觉得我们上下法院之间如何做到信息沟通,对今后的工作是很重要的。我们首先把执行办今年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向大家予以通报,让大家知道,这样我们工作当中就可以做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很多工作就会更有成效。根据已经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所确定的2005年的工作主题和工作任务,以及最高法院2005年的整体工作部署,我们经过研究,确定了执行办2005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有:
  (一)大力推进执行威慑机制的建设
  通过去年一年的调查研究,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目前最高法院已经正式将建设执行威慑机制确定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并且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原来在几次会议中都已经谈到过,就不再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个工作思路调整的基点是,我们认为,这些年以来,尤其是中央11号文件下发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加大了改革力度,用各种办法来强制执行案件,解决执行难问题,但从目前看,很难取得突破,问题不容乐观。执行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单纯靠我们法院单枪匹马地去拼搏,是很难解决的。因此,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力加以解决,才能真正有效地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为此,我们提出加强执行威慑机制的建设,也就是说把法院的力量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力量充分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全社会合力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效果。其基点是首先建立执行案件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把每一年250余万件执行案件每一件案件的主要信息都记录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去;以这个管理系统为平台,一方面首先和银行的征信系统联 起手来,凡是在执行信息系统里反映为被执行人,有尚未履行的债务的,银行就将它作为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的主要依据,一旦有这个信息记录,银行将强制要求不向其发放任何贷款。对我们的信息系统建设,人民银行很积极,因为他们要降低信贷风险,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样会使一个被执行人如不履行法院判决,将付出最根本的代价,也就是说他失去了在整个商业经济条件下银行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以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和中央机关的一些部门联起手来。现行的出入境管理法明确规定,有未了债务的,法院可以限制其出境,这个法律依据是很充分的。前几天北京一个区法院就限制了一名足球运动员出境,这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法院有权力这么做。有一个判决没有履行的人如想出境,法院可以通知有关部门限制其出境。这个法律手段以前都是单个法院具体在操作,有些用了这个法律手段,更多的法院没有用这个法律手段。而我们想要做的是,全国250万件案件的主要信息全都录入信息系统,其记载事项与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全国联网系统做到完全链接,这250万件案件的被执行人就要面临不能出境的风险。上一次在座谈会上,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局长就明确表示。这么做完全有法律依据,而且有配套措施,关键是以前我们没有提出这个要求。他们对建立这个系统完全支持,全力配合。我们为什么要说威慑机制,就是要让不履行法院判决的人付出代价。同时,我们这个系统还要与工商的企业注册登记部门联起手来,一个企业还没有履行完债务,想注册成立一个新的企业,企图转移资产,逃避执行,恐怕是不可能的了,要从机制上限制住。同时,我们还将联手车辆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等等,使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也成为不可能。建立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让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法院判决,如果不履行法院判决,就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设想,如果我们通过这个机制的建设,能够使当事人自动履行法院判决的比例从现在的48%提高到80%,那么我相信,到那一天,执行难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当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这套机制逐步地完善并且发挥作用。但是我想,我们要从机制的建设上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尽管这不是法律问题。目前执行威慑机制的建设作为2005年的工作重点,正在全面地着手开展这么几项工作:一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要完成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目前我们从地方法院借调了三名同志,配合执行办,与中国法院网联手组成一个小组,正在加班加点地设计这个软件,争取在第一季度把这个软件拿出来,并且在二执会召开之前把它最终确定下来。二是正在着手起草有关信息管理的制度规定,这与软件设计同步进行。需要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输入,不输入有什么样的后果、怎么监督,每个信息出问题时如何及时更换,包括每个法院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条件、技术条件,等等,都将作出具体规定。三是正在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首先我们考虑与人民银行和公安部门,以联合发文的形式,把如何做到系统间的协调配合确定下来。四是准备在一部分条件比较好,积极性比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方先搞试点。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省明确提出来,希望在他们那个地方搞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再逐步尽快在全国推开。五是准备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求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昨天的《人民法院报》用整版的篇幅,对我们上一次邀请9个部门召开座谈会的内容做了专题报道。我最近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去做了一期节目,这个节目播出以后,很多人给我打电话,反响还是比较好的。这些至少说明一点:社会各界很欢迎这件事,大家也开始知道最高法院下一步要干什么,这是我们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