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档案部门处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沿,直接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践的重任,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帮助县级档案部门健全体制机制,充实业务指导人员。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要切实承担起县域内档案体系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对各项涉农工作档案管理进行统一协调和监管的制度。要协调有关部门,综合涉农档案信息,统一开发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乡镇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关键。各地要抓住乡镇体制改革的契机,创新乡镇档案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乡镇档案馆或联合档案室,强化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对辖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要加快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步伐,充实档案人员,完善乡镇档案工作制度,改善档案管护条件和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乡镇档案的综合管理水平。
行政村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各地要继续加大普及、规范村级建档的力度。村级档案室建设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保持一致,与村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相配套。各地要健全行政村建档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确保村级各类档案收集齐全、保管有序、利用方便。不具备保管条件的村,档案可由乡镇代管。
四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档案部门的联动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践主体是县乡村三级档案部门。县乡村三级档案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既各负其责,又联合行动,一家有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就在乡域内、县域内总结推广,学习运用;一旦上级有新的政策、新的要求,就在乡域内、县域内联合行动,共同实行。县一级、乡一级的档案资源,要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在县域内、乡域内实行共享。
五是县以上各级档案部门,要重心下沉,面向农村。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象重视机关、企业、社区档案工作那样,切实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加大对农村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力度、经验推广力度、业务指导力度、政策支持力度及经费支持力度。我本人打算把湖北宜都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联系点,重点是研究和推进农村的“两个体系”建设。希望县以上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同志,每个人都建立一个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县、乡、村都行),以加深对农村档案工作的了解。要做到:每年在部署工作时,都不能缺了农村档案工作这一块;每当在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时,都不能忽视农村档案工作的特殊性;每当到基层调研时,都不能忘了到农村蹲一蹲,看一看;每次到表彰先进时,都不能忘了农村基层的档案工作者;每当在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时,都不能忘记为农村争一些。
为进一步促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加大对县级档案部门的推动力度,国家档案局准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评选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推动力度,具体的办法和标准将在这次会议上进行讨论,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我们也希望各省档案部门今后也能更多地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活动办法、政策文件等,共同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服务。
(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建立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档案资源体系。
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好不好,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基础牢不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档案资源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覆盖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归档管理;二是要覆盖广大农民群众,也就是把涉及每个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不管是农民自己形成的也好,还是党政部门、各种社会组织形成的也好,都收集齐全,归档管理。这一点,我们以前强调得不够,各地注意得也不够,所以做得不是很好,可以说是我们过去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天,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对照检查,必须着重强调在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切实注意把涉及每个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收集齐全,管好用好,从而真正建立起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级档案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任务来抓,大抓狠抓,抓细抓实,常抓不懈,持续地抓下去。
怎样建立这样一个新的档案资源体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