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共青团中央关于认真学习王兆国同志在纪念《中国青年》创刊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对于《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中国青年》80年成长的主线。在80年的历史中,《中国青年》始终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我们党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中国青年》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一部分,是中国共青团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历史经验表明,只有自觉融入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中,《中国青年》才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舞台,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话,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紧紧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是《中国青年》80年最鲜明的特色。在大革命的日子里,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等在上海创办和编辑出版了《中国青年》,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青年中传播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唤醒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建国后,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中国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引领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成才。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在“真理标准”讨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中国青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青年》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在团结和引导青年沿着党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始终在党的指引下,走在时代前列,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中国青年》才能得到党的高度信任,才能得到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的衷心喜爱。

  第三句话,始终为青年服务,努力构建中国青年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青年》80年不变的使命。《中国青年》为青年提供的,主要是思想文化和道德情操方面的精神食粮。通过不断推出青年英模人物、为青年树立人生标杆,《中国青年》实践了为青年服务、构建青年精神家园的诺言。丁佑君、向秀丽、安业民、雷锋、王杰……,一个又一个典型,正是通过《中国青年》走向广大青年,影响和带动了几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就是为《中国青年》“学雷锋”专辑而写的,并将学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持续开展起来。这种服务还体现在与青年共同探讨人生等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中国青年》发起的人生观问题大讨论,影响了当时整整一代人。所有这些说明,只有坚持不懈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引导和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青年》才能更加切实地服务青年、团结青年、凝聚青年。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