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文化凝聚青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作用,引导青年努力学习和弘扬先进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前,青年的文化需求日益丰富,文化创造日益活跃,文化消费日益旺盛。要充分发挥青年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健康有益的青年文化,最大限度地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港澳台青年和海外中华青年的文化交流,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用事业凝聚青年。当代青年崇尚创业、渴望成功,有着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有着在开创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宏伟抱负。共青团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发展的结合点,积极为青年发挥作用、成就事业、实现价值搭建舞台。引导青年投身改革发展,通过“西部行”、“东北行”、博士服务团、志愿服务、扶贫支教等多种形式,积极为青年服务社会、建功立业创造机会。促进青年人才与项目、市场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为青年成才创业牵线搭桥。促进海外青年人才服务祖国建设和发展,为他们回国创业拓宽渠道。工作品牌也是共青团凝聚力的一个很重要方面。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工作品牌的作用,以吸引、凝聚更多的青少年。
第三,增强学习能力。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共青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共青团更应该大力提高学习能力,既加强组织自身的学习,努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又积极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群体,从而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把学习科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是共青团的首要政治任务。共青团增强学习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引导广大团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本领,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引导广大青年全面学习,学好文化科技、社会历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注重在实践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实践育人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能够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涵养和能力素质。近年来,共青团组织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手拉手等,都是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的有效做法,使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理论、对国情、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和把握。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内涵不断丰富,在实践中学习的形式更为多样。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一传统和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照顾青少年的特点,充分尊重青年参与实践的主体地位,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高;引导青年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到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受锻炼、求真知、长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