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继续做好“博士服务团”工作。积极配合中组部,适时启动第六批“博士服务团”选派工作。对第五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提供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建设博士服务团工作网站,为青年博士交流,选派和接收双方沟通人才供求信息提供平台。编辑《“博士服务团”工作交流》,挖掘、树立并宣传“博士服务团”的先进典型。
11、成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联谊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十杰”青年相互交流与学习;通过加强自律,完善相关制度,鼓励“十杰”青年追求卓越,不断实现新发展;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倡导社会新风,树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整体形象;开展与港澳台地区杰出青年及世界各国杰出青年的交流活动。
12、继续实施“青年企业家竞争力培训计划”。面向企业界委员,举办2至3期培训。邀请知名商学院教授,传授管理科学的前沿思想和先进方法,依托国内若干家极具感召力的知名企业,进行案例讨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交流成功体会,培养国际化视野,提高科学管理和规范运作水平。
13、举办中国青年创新论坛。以“中国泰达生物论坛”和“中国(济南)IT青年精英论坛”为试点,设立论坛常设机构,定期、定址开办,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增强论坛的后续效应和发展后劲,争取建成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组织。联合有关部委和地方举办高层次的行业性或区域性青年专家论坛。
四、加强民族地区青年和信教青年工作
14、深化“培养计划”工作。做好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青年干部到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工作。适时组织民族地区优秀青年人才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强素质,为西部和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15、组织“全国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考察学习团”。适当增加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作为考察地,加强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之间,以及与其他界别人士的交流,相互学习,增进了解,扩大共识。走访宗教界部分青年代表人士和影响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扩大联系,广交朋友。
五、深化与港澳台青年、海外留学人员和青年华侨交流工作
16、深化与港澳青年的交流工作。开展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主题交流活动,扩大港澳与内地青年的交流规模。面向港澳各领域青少年社团负责人,开展“青年领导人交流计划”,拓展与港澳青年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探索建立学生交流机制,推动内地与港澳青年学生交流活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