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一)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成立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一把手担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进一步落实好教育部提出的“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以及“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积极配合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贫困地区、服务基层的工作。对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毕业生,给予政策优惠,服务期满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就业手续,对志愿支援西部且有突出表现的毕业生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三)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并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收集提供需求信息,组织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录工作和不同类型的人才市场的招聘活动,并请部分用人单位到校参加与毕业生直接见面的小型招聘会。
(四)积极落实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硬件、软件的要求,开通并使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就业信息网络服务。
十二、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一)继续举办彩虹工程--创业中国巡回报告会,在广大青年中宣传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推动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青年通过创业扩大就业。
(二)以彩虹工程创业学院为平台,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青年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创业培训,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别困难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迫切需要创业致富带头人举办培训班,力争培训创业人员10000人次。
(三)配合学校部完善“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网”,为广大青年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和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介绍、专家指导等全面服务。
(四)继续举办全国青年“彩虹工程”创业就业项目推介会。
(五)继续开展职业指导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全年1000人次。
十三、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一)优化“中国青年创业网”技术平台。加强“中国青年创业网”“招聘大厅”、“招聘社区”等专栏的功能,针对企业需求开发和增加简历定制检索、人才定制排名、即时洽谈、异地网络面试等功能,促进用工单位与求职人员的有效对接。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结构,从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等多个方面完善网站的技术架构,为相关工作提供更为扎实的网络平台。
(二)配合青工部开展优秀企业家系列访谈。充分发挥中青网的作用,组织开展优秀青年企业家系列访谈活动,交流青年企业家创业历程,宣传和推广优秀青年企业家与优秀企业的创业经验,引导青年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