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泛整合资源提供就业岗位。发挥各地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优势,提供有效就业岗位。联系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工商联等部门为志愿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有条件的地方联合有关机构建立西部志愿者创业基金。
3.全面实施网络招聘。充分利用各类人才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实施网络招聘。各地要依托中青网建立志愿者管理信息库和志愿者人才库。创新与社会公共人才招聘网合作模式,共享社会招聘岗位资源,促使用人单位与志愿者通过网络达成录用意向。
4.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各地要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政府出台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志愿者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努力为志愿者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5.做好咨询服务。各地要聘请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青年企业家,开设志愿者就业、创业服务咨询热线,组织志愿者就业、创业网络咨询会,为志愿者进行政策解读、就业答疑和创业咨询。
6.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志愿者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有条件的团校、青少年宫、青年就业培训中心等团属培训阵地,借助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进行大学生志愿者创业、就业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就业服务基地。
四、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服务工作事关西部计划长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项目办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形成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创业和就业的工作合力。
2.狠抓任务落实。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工作重在落实。各地要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及时召开会议,部署本省(区、市)200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服务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得力,指标分解,责任到人,把就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做好监督检查。要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省级项目办要建立就业服务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逐步建立志愿者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督查和评估制度。全国项目办将把志愿者就业率纳入西部计划考核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