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的功能定位
明确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的指标体系、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与方法、调查站布设方法与原则,引导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科学开展,迅速提高调查工作水平。
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
(一)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
为满足各个信息需求主体对信息更新频度和信息精度的需求,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采用连续式调查方式;采用自动化调查站为主、利用监控数据和收费数据为辅的综合调查方法。通过收费系统转换的路段交通量数据可作为自动化调查站调查数据的参考。
(二)调查站分类
自动化调查站按功能分为一类调查站和二类调查站。一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路网宏观交通量特征为主,主要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在功能上兼容二类调查站;二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道路运行状态和运行质量为主,主要为路网监控、应急处置、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调查站所配备的调查设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符合交通运输部对调查设备的相关技术要求。一类调查站应配备Ⅰ级或Ⅱ级调查设备;二类调查站可配备Ⅲ级调查设备,所配备的Ⅲ级调查设备应具备数据实时传输能力。调查站应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供电及通信系统,并与监控系统实现数据融合。
(三)体系架构
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为金字塔状四层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一类及二类调查站、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及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分析、转发上传调查站采集的交通数据。一类调查站采集的交通数据应逐级上传至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二类调查站采集的交通数据只上传至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由该中心结合道路基本数据分析、生成本路段或辖区的道路监测与出行服务信息后逐级上传至省部两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各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可在各自覆盖范围内完成调查数据汇集与转发、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任务,并应留出数据与信息的交换转发接口,以便与其他交通信息平台共享交通量信息资源。
四、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由流量、结构、道路适应程度、交通量方向分布、交通量时间分布、道路运行质量等六类、十三个指标构成,适用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政府授权管理机构、国家高速公路生产经营管理主体、科研设计单位及出行者对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信息的应用需求。
流量、结构、道路适应程度、交通量方向分布、交通量时间分布指标为反映路网整体交通情况的宏观指标,在应用上侧重于决策管理、行业管理、科研设计等方面;道路运行质量指标为反映路网实时运行质量的微观指标,在应用上侧重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应急处置、行业管理及出行服务。上述统计分析指标均为计算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