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1. 提高效率:绿色交通出行可以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
  2. 节约能源: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3. 促进环保: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可以达到高浓度,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有助于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4. 有益健康:市民采取绿色交通出行可以增加日常锻炼的机会,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

人性化街道理念与原则

  创建“人性化街道”涉及政策、规划、建设等多个方面,城市应统筹考虑交通发展模式、道路交通功能、出行效率、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交通文明,确保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1. 推广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合理控制和削减小汽车出行,将路权更多分配给城市公共电、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确保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各类合理化出行需求。
  2. 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规范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走、行、停行为,使广大交通参与者逐步养成良好的行走、行车、停车习惯。
  3. 加强行人安全系统建设。适度扩大城市中心地区步行区范围,设置连续步行专用系统,加强行人安全设施建设与园林化步行系统建设,创造宜人的城市步行空间。合理布置行人横向过街设施,优化行人过街信号配置,在双向多车道路段增设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建立安全、连续、舒适、畅通的横向过街系统。
  4.合理发挥非机动车交通方便、经济、可达性高而无污染的优势。我国是自行车大国,多年以来形成的自行车交通方式应当有效加以引导和利用,非机动车交通是公共交通的补充,应保障其行驶空间与停放场所建设,发挥非机动车在短距离出行中的天然优势。
  5. 促进步行、非机动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公共交通提供的是集体性的通道服务,要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还应促进步行和自行车设施与公共交通车站的有效衔接。为公交发展提供良好的换乘环境与客源保障,促进良性发展。
  6. 加快行人、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通过加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行系统的规划建设,逐步建立连续、舒适、畅通的人性化交通系统。

规定活动内容

  1. 9月22日7:00-19:00,组织“无车日”活动。划定一定区域(道路)作为无小汽车区,也可将全市范围作为无小汽车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其他公共交通(校车、通勤车等)以及消防车、急救车等特种车辆开放。
  2. 举办无车日活动启动仪式,城市市长发表专题讲话,对建设“人性化街道”拟采取的行动做出具体承诺。
  3. 城市政府领导带头参与无车日活动,如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等。
  4. 城市至少实施1项长效措施,有利于促进交通模式从汽车交通向可持续交通转变。例如:
  1) 禁止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以及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
  2) 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如更新车辆、增加信息服务、设置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信号等。
  3) 改进自行车交通网络,如增设自行车道和机非隔离设施,改善自行车存放设施等。
  4)新建或扩大步行区,让人行道连续、宽阔、舒适;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让行人过街更安全。
  5) 采取措施,加强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衔接。
  5. 制定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和应急管理方案,对小汽车使用进行管制,以确保无车日活动的顺利开展。
  6. 制定具体的公共交通行车安排(如增加哪些线路,投入多少车辆,哪些线路需要提高发车频率,服务时间如何调整等),以确保市民的便捷出行。
  7. 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无车日活动,争取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能积极地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1) 当地主要电视台、广播电台(以交通台为主)要播放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提供的公益广告片。要求每天20:00-22:00播放不少于1次,每天其他时间不少于2次。节目“监播表”随考核材料一起上报。
  2) 电视台、广播电台(以交通台为主)要开辟专栏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及时向市民传递活动相关信息。
  3) 活动结束后,新闻媒体要对活动产生的影响和群众的评价及反响进行后续报道。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