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通知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五、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方法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六、结账

  (一)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二)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 “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七、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年度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之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一般程序是: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其一般程序是: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6)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7)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8)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其一般程序是: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7)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8)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5)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6)填制盘存清单;

  (7)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

  (1)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2)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3)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4)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1.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同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2.审批之后的处理

  根据审批的意见,进行差异处理,调整账项。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相关机构、单位管理人员、社会公众等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会计信息。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2)会计报表附注;

  (3)财务情况说明书。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单位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2.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