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未来1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2006年到2020年将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劳动保障科技事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与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劳动保障工作中来。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社会保障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需要逐步提高;劳动关系将更趋于复杂化,协调各方利益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劳动保障工作将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劳动保障工作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在理论上作出回答。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大了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加强了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科技环境显著改善,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得包括劳动保障科学技术在内的各项科技事业都面临着空前有利的历史发展机遇。劳动保障科技事业既是劳动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担负着支撑和引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劳动保障科技工作应当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进步和跨越。
当前,劳动保障科技工作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
一是科技资源仍然比较分散。具体表现为综合性、跨领域的重大课题的提出和形成不够及时,研究院所;学术团体、高校、企业之间的科技协作体系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科研机构内部分配制度、激励机制、人事和组织管理制度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科技人才和复合型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三是稳定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与“九五”相比, “十五”期间的劳动保障科技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国家整体科技投入水平和不断提高的劳动保障工作重要性相比,劳动保障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基础性投入仍然相对较低,各级政府尚未形成对劳动保障科技工作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亟待改变。
四是劳动保障学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历史形成的学科不完整、不系统的局面仍未改变,不利于劳动保障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2006-2020年劳动保障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