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及发展战略探析

  

  三、推进我国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


  

  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这就需要探索一条符合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道路。


  

  第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一次政府的重大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型政府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每一个独立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公共问题,保证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核心是要划清政府的事权,搞好政府定位,形成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结构。


  

  一是科学确定县级政府职能的边界。上级政府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四大任务,科学确定县级政府职能的边界,使县级政府管好该管的事,防止和避免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目前,吉林省政府正以大部制为突破口进行改革,省政府工作机构由原来的58个减为47个。[5]县级政府应与省级机构改革相衔接,结合本省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政府工作机构,构建符合我国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是要切实理顺县级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县级政府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把县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主要为企业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转移到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上来,转移到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上来。


  

  三是形成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关键是要合理配置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的职能比例关系。县级政府职能结构调整的总体趋势是:控制维护性公共支出,稳定经济性公共支出,逐步增加社会性公共支出。经济性公共支出要集中投向战略性基础设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要将经济性公共支出控制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20%以内,社会文教费用支出增加到占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42%以上;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8%,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 1%,同时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


  

  第二,以“省直管县”为突破口,理顺省、市、县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我国30年的改革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将有利于理顺省、市、县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8年8月,在《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发和肯定了这些重要思想。这些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揭示了推进“省直管县”改革是建设县级服务型政府,理顺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关系的链接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