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不具备大规模整治环境所需的物质基础,也就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大量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多对生态伦理缺乏认识,选择了一条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了粗放型的资源开采方式,从而导致了生态自然的严重破坏。
(二)环境资源问题严重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我国的环境问题出现较晚,但是呈现急剧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区域中,呈现出工业污染一农业污染一第三产业污染的线性污染局面,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不仅造成周围的生活环境的严重污染,也使农业生产环境急剧恶化,农产品大量地减产甚至绝收。其次,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为防止全球气候发生不可逆转的恶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对我国生效)把控制和削减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首要的目标。而我国的气候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干旱、沙尘暴和洪水的频频发生,使得治理我国的气候环境资源已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我国一些食品的出口常因农药残留量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如不采取措施,中国的食品出口竞争力会严重受挫,食品出口将面临危机。此外,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也面临挑战。由于经济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我国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再加上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过高的工业安全标准、防污标准、技术标准,必将大大增加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难度。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按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生物多样化国际化公约》,我国原先用来出口创汇的许多产品如穿山甲、果子狸等已不允许捕杀和出口。
2.对出口经营效益的影响。为贯彻实施环境标准制度,今后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并且在包装、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适应性调整,这必将导致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的增加,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值优势减弱,从而大大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使我国出口经营效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