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政治改革四题

  

  四,政治秩序:政治体制改革的稳定目标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差距,不在于他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统治的有效程度。国家强大的政治体制要求:有效的政府机构、组织完善的政党、民众对公共事物的高度参与、文官控制军队的有效系统、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广泛活动、控制领导人更替和约束政治冲突的一套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程序。“托克威尔说,美国人生而平等,因此从未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没有经历民主革命的苦难而坐享了民主革命的果实。”[7]美国一诞生就引进了17世纪英国政府形式、政体和施政方法。美国人从未创造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考虑政府建设时候,他的思路不是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如果要美国人设计一个政府,他马上会想到要制定一部成文宪法,想到还要有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制约和平衡、联邦制、定期选举、党派竞争等一整套限制政府的绝妙手段。“从根本意义上说,制度本身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追求自由,繁荣,和平,正义,这类基本价值的手段。”[8]信奉洛克哲学的美国人骨子里有如此强烈的反政府倾向,政府应建立在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之上。“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党制度”,一党制政府有效的权威在于,意识形态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党组织为赢得支持和执行政策提供了权力机构的机制。


  

  以上论述的是,强大的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也是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追求的理想。对于处于现代化的国家来说,首要的问题不是像强大的政治体制一样追求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稳定目标。“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10]任何一种给定政体的稳定都依赖于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政治参与程度低的社会,其政治制度化的程度和具有较高程度的政治参与的社会相比,可能要低的多,一个两者程度都低的社会,稳定性可能更高。如果想保持政治稳定,当政治参与提高时,社会制度的复杂性,自制性、适应性、内聚力须提高,就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具体的制度创新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而维护公共秩序的稳定,公共秩序保障政治参与推动的政治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
石东洋,单位为山东阳谷法院。
【注释】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7 ,P67。
Huntington,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P241.
佟玉华:《政治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5 ,P243。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7 ,P177。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7 ,P24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P297 。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7 ,P6。
曹霈凛:《比较政治制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P48。
罗斯金:《政治科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P227。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7 ,P7。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