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乍当老师头两年

  
  2.科研方面。我始终认为,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很难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无法促进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进我院工作以来,我在做好班主任、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狠抓自己的科研锻炼,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编教材。为了提高自己在撰写教材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领会教材编写规律,我应邀参加了上海电视大学《国际商法》教材的撰写工作,撰写字数5万字,现在已经投入电大教学使用,我本人也在上海电视大学普陀区工作站担任这门课的主讲教师。教学实践证明,这本教材经受住了初步考验并继续推广使用;参与我院案例教程系列的撰写工作,包括《民法案例教程》和《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13万字的编写任务现在已经基本完成,有待于进一步修改润色,这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参与撰写全国创业培训系列教材中的法律教材的编写,负责企业法部分的撰写,共计2万字,为广大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业主法律知识普及提供教材信息的援助。

  
  (2)撰写专著。如果说教材主要是为了课堂教学或者业务培训需要,那么,专著则是在某个方面或者具体领域深入研究的科研需要。为此,我参加撰写了《房地产典型案例评析》著作的撰写,已经撰写4万字;负责主持《艾滋病法律探析》著作的撰写工作,目前已经组织6人撰写,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此外,个人也制定了未来科研计划及图书出版规划。

  
  (3)参与课题。进入我院的秋季学期至冬季学期,参加了上海巿政治文明办公室的“房屋动拆迁的法制保障”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完成了1万字的课题成果;去年,又参加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问题”的系列课题。目前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已经批准该课题,我本人已经撰写了1万字的课题成果,提交给了全国信访会议论坛,目前正在同时致力于艾滋病法律问题的相关课题。

  
  (4)创作论文。在参加集体科研活动的同时,我也有计划的注重自我科研活动的持续开展。自去年进入我院以来,已经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法治研究》、《法人》、《国际商报》、《检察日报》、《扬子晚报》、《法制日报》等公开报刊发表了民事法律、商事法律、金融法律、艾滋病法律、文艺法律等方面8篇独著论文、文章。目前正在创作一系列论文,争取不断追求研究质量,为法学理论界奉献优秀的科研成果。

  
  (5)接受采访。一年以来,我不仅在书面作品方面有所点滴收获,在对外媒体活动方面,我也尽量传播我在法学方面尤其是民商法专业方面的思考成果,先后接受了《齐鲁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今报》、《南风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采访,采访话题涉及大学教育、艾滋病劳工保护、流浪者乞讨问题、邮政法公司法、科学发展观与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假冒等领域,不仅有效传播了我在相关领域和专业的视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院扩大了对外知名度。

  
  (6)网文创作。就读研究生期间,我在法律网络以及相关大型门户网站注册“土生阿耿“的网名广泛传播自己在法学、文学、社会学等诸领域的思考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虛拟世界里的积极影响;来到我院以后,我继续借助这一新型传媒,吸收法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关注最新科研信息,领略最新经典案例,参与论坛法学话题讨论,与时俱进地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先后创作了《汽车交易市场试驾纠纷法律片论》、《邮政信件被毁案的几个法律问题》、《金融法律责任制度化初探》、《乞讨权的法律意义》、《权利冲突是个伪问题?——商榷郝铁川先生》、《公司法修改应降低资本门槛》、《为商法而奋斗——观念和方法》、《信访权行使的基本原则》、《信访权行使的基本规则》等法学网文10余篇,其他领域杂文、随笔20余篇,担任几十家网站特邀嘉宾、论坛斑竹并开设了专栏作者、个人文集、学者专栏等,还被几家法律网站和教育网站聘为首席网络顾问。通过这种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科研活动,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同时也激励我勤于看书、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带动了现实的学术钻研活动,形成了一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良性互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