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水生态保护制度
1. 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制度
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是评价、判断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种制度设计。当一个生态系统是稳定、持续和活跃的,能够维持其组织结构,受到干扰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恢复过来的话,则这个生态系统是健康和不受胁迫综合症影响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包括水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等的评价。通过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正确认识水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承载能力,以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水环境风险评估与安全分析制度
风险是指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水环境风险评估是对水环境受到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风险评价应区分最大允许水平和可忽略水平。环境风险评估与安全分析制度的防范范围主要是可能产生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的行为,包括:(1)单个源可能造成的突发性严重水环境污染事故;(2)单个源或多个源长期排放可能造成的严重水环境污染事件或环境紧急状态(即水污染严重时期);(3)科学技术和大型社会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的水环境污染和破坏;(4)可能产生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的原料、产品(如放射性物质、基因产品)的使用可能产生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等。
3.水环境安全预警制度
水环境安全预警从分析水环境系统要素和功能(过程)出发,探求维护系统安全的关键性要素和过程,通过对安全诊断指标的对比分析,划分安全等级,制定不同安全等级的预警标准。水环境安全预警强调人的积极主导作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其他配套制度建设
1.树立节约用水的全民观念
就整个中国来说,水资源的短缺已到了红色警戒线。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不发达的时候,人与绝大多数生物均会迁徙到水资源丰沛的地区,这是人对自然的依附心理。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强调“人定胜天”,而是把“生态文明”提到一定的高度,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的城市,不再是280万人口的城市,她同时也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城市。保护水资源、集约用水不但是对缺水城市市民的要求,也是全中国人,全人类的使命。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8]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9]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