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公众环境意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我们忽视对水资源的环境价值保护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而这个现象却折射出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民众缺乏最基本的保护有限的水资源的意识。从执法者到普通民众没用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观念。因此,要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必须提高人们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只有理清这层思想深处的缘由,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如“水资源的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9]、“节约用水制度”[10]、“水资源规划管理制度”[11]、“流域规划制度”[12]、“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13]等。政府还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同时,最为紧迫的还是应当尽快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环境意识,从每个人的自身做起,杜绝浪费,节约用水,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于周围有机和无机环境的觉察、认知所持的内在价值观,以及最终从各自的局部通过个体的消费行为、决策行为和群体的生产活动等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环境认知、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的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14]公众的环境意识对于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保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水资源保护是将水资源作为一个具有生态价值的环境要素加以保护的全部行动的总和,它包括水质保护、水量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水体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水的环境价值保护。在各类自然资源中,水资源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更新、补充,但水资源的更新、补充能力又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人类任何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都会导致水资源更新能力的下降、加剧水资源的短缺以致造成水资源的枯竭。水在自然界中以及人类生态系统中是循环使用的。水每次重复使用后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而降低水质,这种水质的下降有时是暂时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利用其净化作用使水质恢复,但常常有的污染物不能被自然界降解而使水质变得不能为人类所利用。为此,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中必须注重水在自然界的全部循环过程以及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对这个过程的干扰。也就是说,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应该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