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节能减排中清洁技术应用的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本文是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2008RKA112)的中期研究成果。本文写作得到了孙法柏教授的指导。
[1] Air Pollution Consultant, Asia Pacific Partnership to Promote Existing and Emerging Clean Technologies, Aspen Publishers, 2006, P5-8.
[2] Mohamed T. El-Ashry, an Overview of This Issue: Framework for Post-Kyoto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w & Policy, 2008, P2-6.
[3] 源头消减原则是指在源头上采用技术、原材料替换等各种方法,在污染没有产生或者形成之前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4] 马会:“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http://finance.jrj.com.cn/2009/02/2600443671881.shtml,2009年5月25日访问。
[5] 参见《节约能源法》第4章第59条。
[6]Marilyn A. Brown and Sharon (Jess) Chandler, Governing Confusion: How Statutes, Fiscal Policy, and Regulations Impede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Stanford Law and Policy Review, 2008, p472-507.
[7] 中国新能源网:“加拿大清洁能源政策”,http://www.newenergy.org.cn/html/0085/5230817649.html,2009年3月1日访问。加拿大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计划中规定,对于加管理的私营公司成员的研发活动给予长达20年35%的税收抵扣,而非成员也享有20%的税收抵扣。
[8] Daniel Van Fleet, Legal Approache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Duke Law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P8-13.
[9] 国际新能源网:“2008首届中国清洁技术融资峰会”,http://www.in-en.com/newenergy/html/newenergy-1442144268170078.html,2009年2月5日访问。
[1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人们在实施各种可能影响环境的行动之前,现行识别,预测和评估这些行为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优化方案以及预防措施。
[11] 三同时制度要求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换将造成损害的其他项目,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2] Climate Group, Carbon down Profits Up 7 (2006), available at http://theclimategroup.org/assets/resources/cdpu_newedition.pdf.
[13]中国新能源网:“中国节能减排过程仍存四方面主要问题”,http://www.newenergy.org.cn/html/00810/10220822173.html, 2009年2月10号访问。
[14] 碳基金,又英国政府设立和投资的独立公司,旨在帮助英国转向低碳经济。
[15] 可持续发展基金,由加拿大政府建立的数百万美元的基金,旨在促进清洁技术的发展与论证。
[16] Daniel Van Fleet, Legal Approache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Duke Law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P8-13.
[17] 3-0ETAAC主要负责向空气资源委员会提出活动建议,包括:(1)有利于科技研究投资的活动;(2)有利于科技研究实施的活动;(3)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科技发展的机会。
[18] Daniel Van Fleet, Legal Approache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Duke Law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P8-13.
[1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imate and Health, Aug.2007,  http:// 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66/en/ (last visited Jan. 27, 2009).
[20] 曲振涛:法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第41页。
[21] Daniel Van Fleet, Legal Approache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Duke Law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P8-13.
[22]  朱毅:美国加州对温室气体控制的立法,新能源汽车,2008(39)。新法规在原有受控的车辆污染物的基础上增加了4中温室气体排放,即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氢氟烃。该法规已被美国的其它13个州采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