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119、96.
唐凯麟.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1-32.
李晓辉.公域与私域的划分及其内涵.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4.
廖加林.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5).54.
赵万一.从民法与
宪法关系的视角谈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构.中国法学,2006.(1).120.
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1.
艾伦·沃森著、李静冰译.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20.
西塞罗语,转引自丹尼斯·罗伊德著、张茂柏译.法律的理念.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
胡光志.通向人性的复兴与和谐之路——民法与经济法本质的另一种解度.现代法学,2007.(2).9、12.
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2、27、1-2.
刘楠.论公私法二元结构与中国市场经济,梁彗星.民商法论丛(第四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