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发电方法。例如,200480018435.3号文献涉及一种通过生物物质气化共同产生氢和电能的方法。它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产生制备氢和氧的能量,随后将至少部分该能量传递到制备系统制备氢和氧。它将至少部分氢引导至氢输送系统,该氢输送系统的配置使其将氢由氢输送系统输送到发电系统和储氢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及将至少部分氧引导至氧输送系统,该氧输送系统的配置使其将氧由氧输送系统输送到生物物质气化系统,该生物物质气化系统通过生物物质原料的部分氧化制得合成气。至少部分合成气被引导至发电系统,由此产生电能。200610013313.6号文献涉及一种生物物质发电并提钾的方法。200710016668.5号文献涉及一种生物物质氢能发电方法。200710022983.9号文献涉及一种生物物质能电厂上料系统的上料方法。
再如,01129656.9号文献涉及一种利用植物秸秆生物物质进行发电的方法。它利用80%-90%的植物秸秆生物物质作为发电原料,首先使该生物物质在200-500℃进行裂解反应,产生混合裂解气,然后对该混合裂解气进行净化、除焦油等处理后,再将其供给内燃机进行发电,或将该混合裂解气直接送到800-1000℃燃烧区,产生燃烧气,通过该燃烧气驱动燃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或将混合裂解气直接送到热电站锅炉燃烧,代替煤、油发电。93102253.3号文献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原料生产电能的方法。它使用完全无天然硫源的生物原料,通过部分氧化在氧化反应器内利用生物原料生产燃气,其中调节和保持氧/生物原料的配料比和气相温度,以保证燃气实际上无氧化氮。在分离器内从燃气中去除悬浮物后,在装有多孔阳极、多孔阴极和适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内,将燃气转变成电能。200610040985.6号文献涉及一种大量输送生物物质入炉直接燃烧发电的输料方法和系统。它将生物物质原料加工切断成生物物质短棒,或者直接取壳类、屑类生物物质原料,用风力将生物物质原料和风组成的气固两相混合流经输送管路,直接送至流化床锅炉内密相区进行燃烧发电,在用风力输送生物物质的过程中同时对其进行除泥砂杂物处理。
第四,生物发电设备。例如,200510135154.2号文献涉及一种生物物质发电机组。200620030478.X号文献涉及一种生物物质成型燃料与煤混烧发电设备。200410005733.0号文献涉及一种利用农作物生物物质制氢及氢能发电装置,尤其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物物质制氢及氢能发电的成套装置。它将农作物秸秆等生物物质的微生物分解、制氢、储氢及氢能—电能转化装置结合在一起,包括生物物质分解装置、发酵制氢装置、反应液后处理装置、水封装置、气体洗脱装置、气体干燥装置、储氢装置、燃料电池等。它将各种农业秸秆和淀粉类物质分解为糖类物质,利用微生物发酵糖类物质产生氢,发酵废液通过后处理排放,生物氢通过洗脱后储存于储氢系统,并通过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或直接供热。可用于大规模生物物质制氢和发电和分散的小规模生物物质制氢发电。
再如,200510056829.4号文献涉及一种生物物质的碳化和气化方法,以及相关发电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碳化生物物质,将来自碳化器的碳和裂解气分别送到两级气化器的高温气化部分和气体转化器部分。气化剂被连续地送到气化部分,并间歇地送到气体转化器,以在气体转化器段保持避免焦油形成所需要的温度。多个碳化室轮流进行操作。当碳化/气化装置用来向电力发电机组提供燃料时,来自发电装置的废热被送回到碳化器。200310100892.4号文献涉及一种高效微生物制氢及氢能-电能转化一体化装置。它设有生物制氢反应装置,气体纯化装置进口接反应装置出口,贮氢装置接纯化装置,氢能-电能转化装置的氢气进气口接贮氢装置的氢气出气口。它利用分解微生物将各种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简单物质,通过高效产氢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氢。最后在燃料电池中,氢能被转化为电能。它可实现生物物质能-电能的可控转化,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企业的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城市环保部门有机废物或废水的环保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乡村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偏远山区或海岛利用当地的秸秆或有机废物发电等。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