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止是深受儒学影响的汉族政权不能摆脱礼制的束缚,就连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在礼仪制度方面向汉族靠拢,表现出浓厚的汉化色彩。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很重视礼乐制度。如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对许多礼仪进行了汉化改革。北齐时又制定了《北齐仪注》,是有关礼仪的集大成著作。后来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辽、金以及元、清,一方面保存了本民族的一些风俗,同时又大量采用汉族礼仪,实行礼仪双轨制。因为他们认识到,要有效地统治广大中原地区,礼乐制度是最佳选择。这样既可以整顿社会秩序,同时也可以得到中原人民的承认,为其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中国古代农民在起义之初,也会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等打破封建等级制度的口号和主张,但他们一旦取得胜利,建立政权后,依然没有摆脱礼制的政治模式,礼乐也成为他们统治的最佳手段。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到唐末的黄巢起义,一直到近代发生的太平天国起义,概莫能外[12] (pp74~75) 。由上可见,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包括少数民族和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都没有在政治上突破礼的束缚,政权模式没有走出礼制的制约。这在根本上是由于礼与中国古代的等级社会相适应,对于维持有效的统治有着极大的作用。
  
【注释】马小红. 礼与法.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3.

张晋藩. 论礼 ——中国法文化的核心1 政法论坛,1995 , (3) .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上)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14.

左传.

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

周易程氏传:卷四.

礼记.

张晋藩. 论礼.社会科学战线,1998 , (3).

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

论语.

论语或问:卷四.

刘泽华.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北京:三联书店,1985 :49 —50.

史记.

晋书·刑法.

明史·礼志一].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