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神学的可能性:基督教与自由主义
——2005年1月2日在北京“基督教与宪政”研讨会的发言
王怡
【关键词】政治神学;自由主义;基督教
【全文】
这些年来,我们都是由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然后往回走。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成为基督徒后更加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的思想立场就是不断回到古典,而不是朝向世界。往前走,自由主义遭遇和左派的论战,和后现代的泥潭。国内自由主义在往前走的路上,没有作出太多的贡献,多少年来只是在捍卫一些底线和常识,还将继续捍卫下去。但自由主义本身的立场包括一些差异没有被分辨出来。最近五六年与左翼的论战已经结束了,实质上也已超越了。国内维权运动的兴起,其实已经终结了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一场维护公众权利的社会运动,主要是由自由派而不是由所谓平等派去参与和推动的,新左派的道义伪装就已经破产了。社会需要新左派,就像中国需要大熊猫一样。新左派人物已经沦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做事就可以当明星,偶然送几个出去风光。
国内自由主义发展中的一些差异,我们看到比较明显的是在较浅的层面。比如说秦晖更加社会民主主义或是更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责任要求。或说刘军宁更强调一个古典自由主义的思路。但他们两人以及朱学勤、徐友渔等人,以及我们,都有一个几乎共同的趋势,就是保守主义倾向。友渔好像不太明显。但其他的自由主义者尤其是新一代的自由主义者,他们的一些价值差异还没有被仔细描述过,或被讨论过。除了在价值本位的民主与自由的差异,政治制度的走向上有一个偏公平还是偏古典自由的差异,我自己的一个观察,是最近这些年明显地出现了这样一个差异,就是对自由主义、宪政主义的超验背景的理解和确信上的迥异。
这个视野的引入,目前基本上发生在新一代的自由主义者身上。在中年这一波人身上,还没有形成很明显的差异或者构成他们讨论中的一个论域。当然军宁他是有这种倾向的,是在讨论一些超验的价值,包括儒家的、基督教的偶尔也会论及。但他整个思路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价值立场的变化。他们是无神论的自由主义者,持一种世俗的、以个人主体性为支点的自由主义。他们不把神、或者从最低限度讲不把一种超验的、在自己之外的价值与秩序的源泉,放在自由、民主、人权这种世俗的价值观念之上。或者仅仅是功能主义的看待前者。那么他们是世俗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以个人主义为起点,把“天赋人权”作为一个价值链条上可以归结的最高和最初的预设,因为再往前就是无知之幕了。自由主义者把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作为一个普世的价值框架和价值常识接纳下来,作为一个在来源上空虚的、或者在来源上仅仅依靠人类理性的超验基础接受下来,再通过洛克以来的自由的权利化和法治化,完成了对自由价值的论证。国内自由主义的主流,是这样的英美式的论证,很少是通过欧陆式的对自由的哲学化和国有化来完成论证的。而且我们对后者往往都是批评的。
我想到今天为止,这仍然是国内自由主义的一个大概,但也开始出现了另外一种自由主义思潮的变化,就是向着基督精神接近,向着基督精神顺服的这样一个趋势和一种分化。这个趋势的发生,一是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和刘小枫等文化基督徒十几年来的思路影响有关,二是自由主义内部的发展,是在刘军宁提出保守主义的问题之后,因为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差别之一,就是保守主义者都是清教徒,保守主义在政治哲学上信奉和尊重一种超验的价值背景。从洛克开始,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开始分道扬镳了。但主要是在国内自由主义思潮中的年轻一代中,由于信仰的复兴,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又开始结合起来了,很多人都重新萌生出一种对超验的价值源泉的渴求。他们开始把中国追求自由民主这样一种世俗的政治理想,放在一个超验的道德价值的审视之下,并把自己顺服在这种价值之下。意思是说不是基于一种理性的推演,而是基于对启示的承受,也包括了对于传统的敬重。但这里的传统不单是指向中国本土的传统,而首先是普世价值之下的整个人类经验的传统。如果你承认有普世价值,所谓传统就一定是普世的传统,包含了但不等于就是本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