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制度中的反叛者——解析逃课一族

  立足于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制度的这一博奕过程中处于力量绝对优势地位,所以其自身的利益在制度中得到完全的体现。制度赋予了管理者绝对的权力,对于消费者学生提供的商品处于垄断地位,商品价格、品种、质量完全由学校管理者完排,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丧失最基本的消费选择权。
  但垄断也并非能得到收益最大化,对于任何商品来说,消费者对其的消费都会考虑商品的价格以及自已付出的机会成本,如若消费商品所花费的成本过高,消费者最理性的选择莫过于少消费或者完全不消费,所以垄断者单方的拔高消费商品的成本只会使消费人群的减少,这对于一个垄断者并不利,虽然提供单位商品的成本降低,价格升高了,但因消费数量的降低并未达到垄断者最终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学校管理者为降低管理成本以及财政支出——不引进高素质教师,得到的结果也是在校的学生不愿意听课,校外的学生基于此校的社会影响也放弃对此校的报考,由此造成生源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单方制定的制度在现实运行过程中遭到了利益相关另一方的反抗,但缘于力量薄弱,只能通过制度的规避来减少制度对本身的损害,这种规避注定是隐形地,逐步地进行的,而且时刻躲避学校管理者的惩罚。管理者制定的制度被迫停留在纸面上,而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制度的反叛者在规避过程中形成地各种各样的潜规则,由此引起制度的变迁。
  五、结语
  任何现象都有各自发生的起因,逃课作为高校一种普遍的现象暴露了现今高校管理方面的弊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高校也应该在学校管理方面适当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招生规模扩大化的现状。制度在高校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它的各项都随之而运转。在教学改革中如何能考虑到处于劣势方学生的利益,则显得极为重要。
  基于本文的分析,高校教育制度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 加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学生对高校制定的与自已关系密切的制度有参与权。有利于增加学生在制度的制定中博奕的力量,最终使制度能体现双方的利益,避免学校管理者处于极权地位。
  (二) 各专业减少必修课程的数量,而加大选修课在课程安排中的比重。并与此同时,提高选修课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已的偏好对各门课拥有自主选择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统一课程。
  (三) 赋予学生对所担任课程的老师自主选择权,以此激励老师努力提高自已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经验,到对学生优质服务的目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