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伦理的法制转化
卜安淳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伦理;法制;法学人;政治人;法律人
【全文】
一、和谐社会所表述的是一种政治伦理
和谐社会所表述的并不是一种政治理想。
共和国的道路已经从理想主义走向了经验主义。
在理想主义盛行的时候,顾准的思考,是放弃理想主义,走向经验主义。
改革开放,首先解决的是指导思想上的理想主义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标志着经验主义道路的开辟。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不断告诫,经验主义逐渐被中国社会普遍地接受。
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经验得出的社会发展方略。
三个代表。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提出的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方略。
科学发展观。这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提出的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各方面发展关系的发展方略。
和谐社会。这是总结中国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经验,提出的指导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政治伦理。
二、政治伦理的社会转化
政治伦理需要现实化。这依赖于社会各层面对于政治伦理内容的承担和践行。
对政治伦理内容的承担和践行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对政治伦理内容的转化。
转化政治伦理内容需要有对政治伦理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转述。
1.理解
和谐与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现代西方社会的政治伦理,主要内容是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主要内容是公道、仁义、正直、无私。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以平等为基础和前提。
公道、仁义、忠孝、无私以公正为基础和前提。
平等强调人与人的无差别,公正却尊重人与人的差别。
和谐强调的是什么?是否既尊重差别又重视平等?
和谐所尊重的差别是怎样一种差别?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两极分化,我们是否还要尊重这种分化?还是应该扭转这种分化的态势?假如和谐重视平等,那是什么程度的平等?现在的口号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标准是什么?
此外,和谐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调适的,和谐机制是回应型的,是反复修正的,是永远发展着的。
2.转述
政治伦理内容要在社会各个层面得以实现,社会各个层面要具体承担和践行政治伦理内容,需要有社会各个层面对政治伦理内容的适合于自身承担和践行的具体表述,这就是社会各层面对政治伦理内容的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