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种文化是一种不能适应,1840年彻底改变了这样的一种
东西,我们心态上没有办法适应,越没有办法越自负,越自负就相信自己能战胜他们,但是每每战胜不了他们,这真是中国人面临的一种巨大挑战,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这种西方文化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坚船厉炮,他们背后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存在,中国第一个出使英伦的,在英国作大使的人,郭松涛,一个湖南人,一个开明的官僚,那个时候到英国当大使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像现在,到英国去留学是何等的光荣,到英国去做大使更了不得,那个时候谁要到英国去,就是到蛮夷之邦,在北京的湖南人都觉得,这个家伙你看,到鬼子的地方去,太叛徒了,太糟糕了,而且慈禧太后接见他在临走的时候,特意问一下他,家里是否上有老人在。他说:“都已俱亡了。”父母都不在了,慈禧太后流着眼泪说:“那就好那就好。”(笑声)她想起父母在不宜远游这样的说法,所以父母都不在就可以远游了。所以那种痛苦流涕的,就像一副昭君出塞的那种观念,那种思念在那里体现。但是,他到了英国之后,一下子感觉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这对传统士大夫来说是一个震撼性的东西,他发现了英国的国王,英国的国王但是他没有太多的权力,英国的议会在相互的辩论,相互的就国家的事物进行辩论,一下子他发现,英国富强的根源到底在哪,君主和臣民间没有隔阂,大家一般没有问题。君主并不是说我有这个权力,就是无限的权力。而君主是受了严格的限制。
再后来,到英国去的严复,著名翻译家严复,有一次到英国去之后,养成一种习惯,到法庭上听案子,听审理,他喜欢听判,好在英国的司法比较公开,不象我们国家,外国人到法院听听案件还要外
办同意,他们就不需要,他们就可以到法院听案件,听了几回下来以后,找到郭松涛了,他说;“我现在真就感悟到了一种英国的富强的根源,在英国的法庭上,每天都在申张正义,没有人可以在法庭上说我的权高势重,我是国王都不可以不符从法律的裁判,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法律,公理的裁判,因此导致了正义每一天都在申张,这样国家能不富强是很难的”所以,严复认为英国富强地根源在他们的法庭,所以早期的中国人一开始就觉悟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能明确的看到,人们就会说,我们只是船炮比不上西方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制度比不上西方人,我们的文化可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着5000年未有之穷竭巨变,我们面临着中国道路的彻底改变,这些都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开始奠定了基础,那么,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整个治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断地引进西方的制度来借鉴一整套所谓的现代的国家制度,现代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