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高校校规的违宪审查问题

  (四)禁止歧视性对待规则
  禁止歧视性对待规则是宪法平等原则的具体化。高等学校制定校规的行为同样应当遵守平等原则,在校规条款受到合宪性质疑时,应当接受法院的实体审查。根据平等保护的要求,高校在制定管理规章时必须本着公平、正义精神,不偏不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相同情况规定相同的处理规则,而不可厚此薄彼,出现歧视性条款;否则,法院应判定其违宪无效。
  (五)审查事项有限规则
  违宪审查在为大学生个人权利提供充分救济的同时,亦应对高校自治权保持必要的“抑制与谦让”,保证大学学术领域的自由,惟有如此方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审查例外事项很多,如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评判,意见的优劣等,但是此处所指的审查事项有限规则主要是指学术问题不审查规则和制定动机不审查规则。
  1、学术问题不审查规则
  学术问题不审查规则是指审判机关在对校规行使违宪审查权时,不得就高等学校校规中所涉及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审查,并以此作为判断校规是否合宪的依据。不可否认,在学术事务和学术管理活动较多的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着学术权力(如学科成绩评定、论文专业水准评定等)与行政权力并存的现象。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毕竟有着本质区别,学术权力以权力行使者掌握的学术知识和具有的学术能力为基础,其存在依赖于专家的学术背景,而行政权力则依赖于组织与任命。学术问题应当是学术权力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因此法院对校规进行违宪审查时,不能干预校规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学术是学者们的自由领地,法院必须对此予以尊重。
  2、制定动机不审查规则
  制定动机不审查规则是指审判机关在对校规行使违宪审查权时,不得就高等学校制定校规的动机或政策加以审查,并以此作为判断校规是否合宪的依据。对制定动机的审查实际上是对高校管理自主权的不正当干预,欠缺对高校自治的必要尊重。同时,这种审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如果校规内容合宪,而仅因不良动机被宣告无效,那么制定者仍然能够以正当理由将内容相同的校规重新制定并通过。具体而言,该规则内涵包括:(1)制定校规时的动机与目的,不受审查;(2)对校规制定权能及其运作方式的自由裁量,不受审查;(3)校规制定权的具体运作,若其目的合乎宪法规定,则其方式被推定为合宪,不受审查;(4)制定手段是否必要、恰当,不受审查。
  (六)穷尽其他救济规则
  违宪审查是尊重和保护大学生合法权利的最后屏障。大学生只要认为校规条款侵犯了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且受到了实际损害,就有权请求司法机关对校规进行违宪审查。但是,此种违宪审查请求权的行使必须在穷尽了其他救济措施以后或者其他救济不济时才能提出,即所谓穷尽其他救济规则。这意味着,如果受侵害的权利属于其他具体法律保护的范畴,则首先应当依其他具体法律所设定的手段寻求救济;只有在依其他具体法律规定不能获得保护或对救济结果有异议时,方能请求违宪审查,以追究学校的违宪责任。
         结 语
  宪法是一种理想,其中凝聚着先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制度设计,一个富有理想气质的民族无不崇尚宪法理念,信仰宪法。作为民族理想的继承者与实现者,大学生在其基本权利受到高等学校校规条款侵犯时,走出权力阴影,挑战校规合宪性,这表明他们选择了宪法。选择宪法意味着选择幸福、选择民主,选择宪法意味着选择文明、选择秩序;他们用自己的理性行为不断追求蕴涵在宪法中的宪政精神,并不断履践宪法所描绘的宏伟蓝图。事实表明,运用宪法维护与保障自身合法权利,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宪法权利意识的提高,也折射出宪法权利亟待走出文本上的静默和纯形式意义上的宣示。宪法这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与违宪审查机制的运行相结合,将使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感受宪法的温暖,实现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并最终体现人之为人的尊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