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帝说:光!就有了光(《译经博客》之一)

  
  “和合本”是上世纪初新教诸派妥协合作的成果,一九一九年起在上海出版。文句直白凝重,但舛误较多,为国语“白话”译本的代表作。罗马教会传统上以圣杰罗姆(约342-420)的拉丁语通行本为准,各国天主教译本均以通行本而非原文为底本。所以西方历史上对《圣经》原文的研究和翻译,天主教地区不如新教地区发达。一九四三年,教皇庇乌十二世(Pius XII)颁布通谕《圣灵激励》(Divino afflante  spiritu),鼓励从原文研读经文。此后译经大盛,“思高本”便是其中一项瞩目的成就,一九六八年香港初版。“现代本”全称现代中文译本,是联合圣经公会英语“今天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的姊妹版。今天本是专给母语非英语的人士译的,往往为顺达而意译,不求精确。现代本遵从这一原则,文字也浅近易读。以上现代本译文便来自今天本:Then God commanded, "Let there be light" -- and light appeared.
  
   神、天主、上帝,都是《圣经》里以色列子民的唯一神(''elohim)的译名,无所谓对错。但“上帝”在民间和学术著作中最为常用,且与泛指的“神”和异教神相区别。原文为复数名词,有时也指“神子”或上帝的使者,即天使。
  
  问题出在“神/天主/上帝说”之后。原文(以拉丁字母转写,现代标点另加)如下:
  
  yehi ''or, wayehi-''or.
  
  俄国语言学家雅各森(Roman Jakobson)分析过这“上帝一言”(因)及其实现(果)的完整对称的句法结构:两个相同的动宾短句,以一连词(wa)相接。字对字地用汉语表达,这一因果间的完整重合----以上帝“十言创世”的传统观之,应该说是“言与物”的完美吻合----便是(括号中为词性):
  
   yehi ''or | wa | yehi ''or
  
  是/在/有(动)光(名) | wa(连) | 是/在/有(动)光(名)
  
  这一对称结构的再现,在印欧语不是难事。我在《创世记/前言》提及的西文经典译本均做到了这点,通过变化动词“是/在/有”,或其使役(causative)形式即“生”或同义动词的形态,风格庄严而生动有力,如下:
  
  希腊语七十士本:genetheto phos; kai egeneto phos.
  
  拉丁语通行本:fiat lux, et facta est lux.
  
  德语路德本:Es werde Licht. Und es ward Licht.
  
  英语钦定本: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