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试析当前我国基因科技衍生的法律问题

  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含盖面非常广,如亲子身份关系、证据使用、样本采集、医患关系、人口优生、强制筛检、基因歧视、研究伦理、个人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基因物质支配权、基因科技商品化、风险责任等等均为目前世界各国关注的议题。以我国而言,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需要解决:
  1、 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风险问题。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就来自于人类的“生存欲望”,这也正是基因科技,特别是人类基因研究或实践所赖以为动力的系统元素。毫无疑问,在“生存欲望”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带给人类的满足往往遮蔽了它带来的风险,而过于强调生物技术的积极意义如生物学研究的突破、疾病治疗、防止犯罪、改善社会分配、技术应用的获利可能性等等。可喜的是,在基因科技发达的国家里,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基因科技发展与应用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基因科技风险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则是因为基因科技风险潜在影响的不可知性和不可确定性。就目前而言,我国基因科技研究与应用中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和基因治疗研究与临床试验的风险,但无论是对于前者还是后者,我国民众并未投入多少关注。读读我们的报纸杂志,上面充斥着诸如“防御生命缺憾,有赖基因医疗 ”、“基因芯片显身手,致病基因无处躲”的标题。如果说基因治疗在我国尚未进入临床治疗试验阶段,民众无法认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话,我国民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特别是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已经明显地表露:我们对基因技术风险的认识远未起步。就在欧洲民众广泛而坚决的抵制基因食品的时候,我们却一直在充当白老鼠(一种被广泛用来试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老鼠),对自己每天都可能吃到的基因食品一无所知。中国的诸多专家都证实,我们已经吃了很多转基因食品,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中就说:“我们从1996年进口的大豆就已经是转基因的了,其实我们已经吃了几年的转基因食品了。” 他在接受另一次采访中也说:“我们吃的豆油、豆腐、豆浆等等,其实都是转基因的,我们一直在吃。” 当然,我们之所以充当白老鼠,除了相关部门有意将我们蒙在鼓里之外,我们自己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2002年12月16日和17日,生物技术网站上转载了《中国经营报》一篇文章,标题为《转基因食品吃不吃两可》,后面附有《商业周刊》上刊登的附表——《16种被检测出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这一报道虽然在新浪网站上被贴上了长达28页的评论,但真正关心此问题的中国人不过几千万分之一。而与此同时,尽管麦当劳汉堡、肯德鸡汉堡均被列入16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但笔者在上海多家麦当劳和肯德基店里看到的景象却是生意兴隆的场面与以往未有不同,所有食客均泰然自若的吞食着手里的汉堡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刊登文章的媒体面向的读者群相对较少外,中国民众风险意识的淡漠和态度暧昧是主要根源。但不管民众的风险意识如何,基因科技风险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生产并出口转基因作物及食品最多的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在国内的标示、销售等均由法律作了详细规定,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给予充分关注的欧洲人更是坚决抵制。在基因治疗方面美国从1974年开始就努力规范,至1997年已经形成了正式法律条文。我们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呢?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