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不惑的代价——我的学术生涯之一:剩下的油条

  
  1973年春夏之交,我亲爱的语文老师要我写一篇题叫《刘庄盛开大寨花》的作文。就是这么一篇作文,使我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被理论和学术所困而永远不得自由。
  我的家乡在淮河下游,大约在八百年前的宋金对峙时期,河南省阳武县光禄村一带的黄河南大堤决了口,滔滔黄河水带着滚滚黄沙,铺天盖地,直扑东南方向的徐州和淮阴,多少房屋被黄水冲垮,多少农田被黄沙埋葬,淮阴以东的淮河下游河床也被那累累黄沙填了个严严实实。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道。从此,失去了入海道的淮河水,就像落魄的游魂,就像脱缰的野马,就像丧家的疯狗,在苏北大地上到处游荡,到处践踏,到处杀生害命。连绵八百年的淮河水患,使苏北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就在老师要我写《刘庄盛开大寨花》作文的那年春节期间,我的一个亲叔叔还带着我的堂兄外出讨饭,讨了一个多月呢。淮河的泛滥,极左路线的干扰,是我的家乡贫穷落后的根源。可是,当时的我,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我,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的我,哪里知道这些道理!我一口咬定,我们刘庄人没有很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没有认真地向大寨人学习,没有很好地抓阶级斗争,没有认真地批判多吃多沾、以权谋私的干部(当时统称为“走资派”),没有堵住资本主义的路。所以,刘庄就贫穷落后;所以,刘庄人就到处逃荒要饭;所以,刘庄就没有盛开大寨花;所以,《刘庄盛开大寨花》的作文是不能写的。为此,我与我所有的老师,与我的部分同学,与我的父母,与大队、生产队的部分干部们,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比赛”。以老师为核心的正方认为,刘庄虽然赶不上大寨和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但革命和生产毕竟做出了成绩,还是有进步的,还是开了大寨花的。唯一的反方,孤军奋战的我则认为,刘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太落后,阶级斗争和农业生产都没有搞好,对国家没有作出应有的贡献,甚至还有人要饭,所以,根本没有盛开大寨花,离盛开大寨花还远着呢。
  “辩论比赛”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老师们只好借助于政治武器。他们指责我思想落后,只看阴暗面,不看光明面,散布“上工如拉纤,放工如射箭”一类的右派分子早就散布过的反动言论,反对农业学大寨,给英勇的刘庄人民脸上抹黑,把农业学大寨的伟大群众运动说得一团糟,糟得很,是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是小彭德怀,是彭德怀的代理人,是右派学生。他们要我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清农业学大寨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的大好形势,彻底搞清楚究竟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这一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如果不立即悬崖勒马,继续认为“糟得很”的话,就要给以政治处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