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满和失望使我在写研究报告的途中,又忍不住回头写了以上文字。饮鸠止渴吧。
本贴由kenteji于2001年4月10日01:42:42在乐趣园〖法言法语〗发表.
【重要的是平等对话和自主选择。】==========
把知识交流简单地区分为互惠和征服,是苏力立论的基础。这种区分实在是太简单了。苏力和kenteji兄都是留洋的人,他们显然不可能去征服所在国的文化,更没有必要跑到所在国去抵抗征服。在这个问题上,kenteji的表述似乎更合理:除了被征服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拿来”。“拿来”是主动的,是去征服洋人的那一套。不过这里也还存在一个问题:当你自以为是“拿来”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被“拿来”的东西所征服了呢?显然,无论是征服还是拿来都不是纯粹的,在拿来里隐含着被征服,在征服里又何尝不意味着拿来?正是拿来与征服的相互性,使问题变得复杂,也更有意义。它至少使我们认识到知识交流的复杂性,既不能因为担心被征服而一味抵抗,也要在拿来的时候小心被征服。
其实只要借助常识,就可以反驳苏力的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用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做个说明。一个孩子不可能拥有和他父亲斗争的实力,所以他早就被他的父母所征服了(消灭了?)。有意思的是,孩子之所以能成长,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父亲的征服同时也是一种互惠,这一征服使孩子能以拥有和父亲一样的知识,最终孩子可以借助这些知识超越父亲。这个解释同样可以扩展到国家、历史和文化层面上来。显然,苏力没有意识到这种征服和互惠的相互性,因此他对现实的关注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术上的具有说服力的“知识”。
苏力说:“重构知识互惠模式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努力。有意义的只是生存的斗争,只是实力。”这个观点我赞同一半。由于存在互惠与征服的相互性,任何纯粹以互惠或者征服为基础重构知识模式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不同意他所说的“有意义的只是生存的斗争”。除了斗争,还有相互依存和对话。斗争只是交流的极端形式,绝对不是唯一的方式。重要的是平等对话和自主选择。
本贴由沈浪于2001年4月10日13:23:50在乐趣园〖法言法语〗发表.
【解释】==================
我想,我已经在第一段中说清楚了,我的态度,只是互惠是可能的,必要的。但是我想指出的另一种所谓的“互惠”和学习,在我看来并不有意义、对学习者也没有意义的学习。自信,对自己的自信是选择、拿来的前提,而自信往往与--不是一定与--经济实力、成就有关。因此,我认为你的批评与我的态度没有多大差异,是吗?甚至,我不想压制而仅仅是指出没有自信的学习,因为没有自信的学习也许是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命就如此,一条鱼产了数百万粒籽,能发育成鱼并长大的可能是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因此“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这就是生命本身。也许我们的差别在于你看到的理性的作用大于我看到的理性的作用,但是也许因此,我会比你更宽容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