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呈现无名之死——读《本雅明:作品与画像》

  二
  仲春时节,哈贝马斯的访华无疑在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阵狂飙。一时间,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再次成为众相嘱目的焦点。然而,在这股热潮中,可能没有人会想起本雅明——这位法兰克福社会研究院的早期成员。这并不是时间与名声所造成的忽略,事实上,本雅明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是法兰克福的学派中的“边缘人”。在他与当时学派的领军人物霍克海默的通信中,二人始终在学术“语言”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本雅明拒绝使用传统的哲学语言,甚至用了“有害”的字眼为其定性。他甘于选择被学者抛弃的自由,继续其散文式、以至格言式的写作。法兰克福学派中,本雅明唯一的追随者阿多诺曾这样概括他的思想——“反对哲学的哲学”(philosophy directed against philosophy)。
  《本雅明:作品与画像》的优势在于突破了英语世界中颇有影响的另一本由阿伦特编选的文集《启迪》,而收入了本雅明1928年出版的格言集《单向街》。在我看来,最能反映本雅明表达风格与思考特质的正是这部《单向街》与其遗作《论历史哲学》。段段独立而简短的文本构造的图景,于读者的反复阅读下,呈现出本雅明思考的座标。
  在本雅明的文本中很难寻觅到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学术文章范式。正如他喜欢闲游在巴黎街头,让历史的碎片闯入视域,撞击他的思考一样,他的文字也就是在信马由缰的铺陈中,悬念般地笔锋一转——漫长的前奏顷刻溶入了这几个音符之中,然而音响也就此戛然而止,广阔的意义空间留给了读者。这纯熟的手法颇似中国画中“点睛”与“留白”的复合:
  “在克利的《新天使》这幅画中,画着一个观看着的天使,好像他打算从他凝神注视的什么东西上离开。他的眼睛瞪着,他的嘴巴张着,他的翅膀伸着。这就是人们所画了的历史的天使。他的脸对着过去。在一连串事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地方,他看到的只是一场灾难,残骸碎片摞着残骸碎片,抛在他的面前。天使想停下来,唤醒死去的人,把已经撞得粉碎的世界粘到一起。但是一阵狂风正从天堂吹来;这场风如此猛烈地吹开他的翅膀,以致天使再不能合拢他的翅膀。这阵狂风不可抗拒地把他刮向背对着的未来,而他前面的废墟向上越堆越高。我们称为进步的就是这场风暴。”(——《论历史哲学》第九篇)
  在本雅明将“进步”放到了最后出现,对于具象的描绘延了文本的意义。而当“进步”突入我们的眼帘之时,一种重新阅读、重新理解的欲望立刻占了上风。正如在象征资源匮乏的现代,宗教狂热突现在梵高的向日葵、星空与鞋子之上,本雅明伴着激情的思索也呈现在这最后一笔之中。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