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依法治国与经济***原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

    我国的分配制度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如何妥善处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用人们的常用语来讲,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兼顾公平,要求把“蛋糕做大”,从而增加可分配的产品和服务;在再分配时,应坚持兼顾公平,但也要兼顾效率,使收入分配处于合理,要求把“蛋糕切好”。
    有关分配制度的法律,除了宪法中的原则规定外,主要是《劳动法》,特别是税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由党的政策以及有关行政部门规章调整的。
    四、宏观调控
    (一)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济和经济管理(调节与控制)可以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经济一般是指本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对这种活动的管理或调控就是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微观经济一般指个别经济单位(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单位中的管理就称微观管理,通常又称企业管理。据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解释,微观经济学“集中于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单位的行为——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宏观经济学“集中于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总体数字的变化,如总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差额。”“要记住的是这两种经济观察角度只是看同一事物的两种方法。微观经济学代表由下而上的视角,而宏观经济学则为由上而下的视角。”〔26〕
    在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有关经济方面的重要文献和论著着重研究的是宏观调控。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对经济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宏观调控。据前不久新闻报道:世界银行在1997年6月25日发表的《在变化世界中的国家》的报告,强调要重新认识国家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认为“高效率的国家”是成功发展经济的基础。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家机构的职能主要应包括以法律为基础,保持有效的宏观政策环境,对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环境等。〔27〕
    实行市场经济,必须要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首先是因为市场本身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例如,市场一般体现短期的需求,市场调节是不确定的,往往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它也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也就是说,市场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还会发生偏差和失效,所以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市场作用的不足和偏差加以弥补和制约。但宏观调控并不贬低或排斥市场作用。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
    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了宏观调控的任务及其使用的手段,“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28〕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一般有以直接控制为主和以间接控制为主两种方式。在以直接控制为主的方式下,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企业的活动都由国家(通过主管国家机关甚至个别领导者)直接决定。在以间接控制为主的方式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强调了间接宏观调控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 宏观调控近年来的实践
    我国自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后,经济建设大踏步前进。但1993年,同时出现了经济运行过热的现象,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到两位数。同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1993——1996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使全世界瞩目的成就,既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又保持了经济的高增长。从1993——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6%。〔29〕
    国家统计局《关于1996年经济形势及1997年展望》的公报在总结这一轮宏观调控成就时讲到,“总起来看,1996年是我国宏观调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基本上达到了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这次宏观调控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调控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二是调控力度适中,坚持总量适度从紧和灵活调节相结合;三是调控手段灵活多样,强调市场导向和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四是调控与改革相结合,通过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五是注重各项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较好地兼顾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30〕
    经济的“软着陆”是指一国的经济既能高速度发展,又能低通货膨胀,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在经济发展领域中,与“软着陆”相对比的一个现象是“泡沫经济”,它也是近年来经济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经济现象,其大意是指以土地和股票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其增值速度大大快于国民经济基础指标的增长,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现象。由于这种价格的膨胀是虚构的,仅仅表现为资产帐面价格的上升,故形象地被称为“泡沫经济”。这种反常的经济现象最终造成收入下降,消费萎缩,严重的经济衰退。
    我国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中的巨大成就表明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党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