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汕头大学法学院一等奖)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几年内因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实施,各种复杂原因联合作用,全国的总体犯罪率直线上升,因此在青少年犯罪人数的相对比例下降的同时,其绝对人数的上升幅度仍是不容乐观的:1980年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36万,到1990年猛增至82万。⑹
  三、 青少年犯罪特征
  由于青少年犯罪既可以和非青少年的犯罪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和以前的青少年犯罪进行纵向比较,所以在初步综合了数家观点,并结合部分最新资料之后,笔者认为可将现阶段的青少年犯罪特征归纳为横向的“三性”和纵向的“四化”。
  一、所谓“三性”,是指恶劣性、多发性和突发性。
  1、恶劣性是指当前青少年犯罪中暴力倾向明显,情节趋于恶劣。这也是当前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今年1月17日,就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亲子杀母案。该案发生在浙江金华,一名叫徐力的金华四中学生不堪学业压力,用锤子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后藏尸逃逸。当然此案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本文稍后将作进一步分析),但就案情而言,其恶劣是惨无人性的。
  另据统计(见表二):
  资料:曾燕波《城市青少年犯罪特征分析》,载于《当代青年研究》1997年6月刊, 第34-36页;
   涂敏霞《第四届亚洲青少年问题国际研讨会综述》,载于《青年研究》,1999年1月刊,第46-47页。
     
  由图表资料可见,青少年犯罪中暴力型犯罪案件在1991年末仅占总数的7.8%,1995年底猛升到21.95%,1996年更达到36.2%。而从犯罪类型来看,在近十年中,青少年杀人罪犯一直占全部杀人案犯的50%左右,流氓案犯占70%以上,强奸案犯占55%以上,伤害案犯占67%。⑺其中以抢劫案为例,50年代青少年抢劫犯罪仅占1.25%,80年代时占5.88%,而目前已飙升至25%左右。⑻ 诸如 3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石家庄市20多名青少年持械斗殴,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
  2、多发性是指当前青少年犯罪各地发案均显频繁,而且从表一统计可以看出这种频繁仍在不断上升之中。此外,多发的罪案中尚包含有青少年重新犯罪,据统计,当前重新犯罪者达青少年犯罪人数的 30%强。⑼
  3、突发性是指青少年犯罪在事先往往没有明显的动机和明确的作案目标,往往只是因为某些偶发事件而突然起意。比如上例金华少年杀母案,就是突发性的典型。突发犯罪往往是社会、老师、家长对平时表现不错的少年犯深感不解,甚至难以置信。 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青少年犯罪中具有突发性质的案件约占57%。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